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晋王书论放徒流 南北朝末隋初 · 释智顗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二
开府学士柳顾言宣教,《金光明》行法究竟,如十五月清净圆满,恩放徒流,矜勉鞭罚。
上开府潘惠达、仪同张四娘等凡四十五人,赐令斟酌。
谨即依事询详,切以一人出世,多人利益。
淳善御俗,仰属轮王。
案此经云:若犯王法,系缚枷锁。
诸苦恼等,悉令解脱。
又《灌顶经》云:王当放赦屈厄之人,徒锁解脱。
王得其福,天下太平。
雨泽以时,人民安乐。
教旨符应经文,岂非宿殖德本?
慈善根力,谬以多幸。
忝此大缘,率励僧徒
清斋洗浣,龙王注雨。
甘泽并周,爰开狱门。
杻械解脱,徒流原宥,莫不蹈舞殿庭,称恩感戴。
加复送以胜幡,仍悬宝塔,登高散华,烧香朗烛,并留供设,设法开示,向善。
僧法运等,虽著法衣,不能修心,身犯国宪,取秽道流,忍乃上来战深下耻,白大众留七日。
晨夜训赍,暂依傧黜,使惭诫奖耳。
沙门某敬白。
十月十六日(同上)
答谢晋王施物书 南北朝末隋初 · 释智顗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二
开府柳顾言宣教,以法岁圆满,爰降劳问。
并施金色新制香炉奁一具,法衣一通,绵绢百段,烛三十挺,纸二千张,上厨果食等。
刹那不住,节序相催。
老至易悲,观心难谛。
幸逢弘建正法,省无戒慧,实惧难销。
香炉起峰,莲华夺艳。
忍辱离尘,安行履蹑。
经称受用,无作恒生
烛俟夜燎,纸拟净名。
当机要施,法事忘谢。
果食缣绮,道场同沾。
归福有在,辞略言外。
沙门某敬白。
七月十五日(同上)
释智顗 其三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六
即用法讳,弟子总持和南:柳顾言还,奉旨。
垂示六种舍施,及留受用。
弟子一日恭嚫,犹以陋薄,不称宿心。
来旨既以转施功德,弥为增上,悲敬福田,深是平等,固非蔽识,所能周见。
事事仰依,其所留者,既已不多,愿恒留受用,旨遣报咨。
谨和南(同上)
释智顗遗旨文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七
菩萨戒弟子总持稽首和南:先师天台智者,内弟子灌顶普明至,奉去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遗书七纸,手迹四十六字,并《净名义疏》三十一卷,犀角、如意、莲华、香炉等,跪对修读,摧振于心。
舍利俨然,德音具在。
迦叶狼迹,身证遥追。
昙光天台,安禅近蹑。
诚复如来双林,四部号恸,而涅槃遗教,法更殷重。
况乎五百岁后,四依拯溺,深顺佛旨,居世同凡。
将欲泥洹,现希有事,五品十信,己自皎然。
弥陀观音,亲来接引。
去德兹永,乃增悲恋。
追悟今生,还庆夙禀。
所恨《净名经疏》,不重亲承,犹冀寻研,用补咎悔。
追惟障恼,现机未发,逖听前闻,亦有成就。
非徒悟有浅深,抑又时或早晚。
灭度后,得圣巨多,道耀他方,冥来晓示。
在思即世,忽奉大师,良由宿缘,积曾亲近,爱覃来命,必垂影响。
不舍本誓,笔迹具存,是用归诚,凭灵戒恳。
跪受经疏、如意、香炉,虔礼西方,心口相誓,手探卷轴,最后殷勤。
即于今月十八日,仍感瑞梦
是知济度,已降舟航。
唯愿即日在宝池遥开莲华,令居净域,近溉浊心。
世世生生,师资不阙,革凡登圣,给侍无亏。
但义府钩深,遗文渊博,虽加策骀,终畏面墙。
特希溉以醍醐,如出香乳
照以暗井,即显真金。
然后仰藉神通,俯厉精力,别询名僧,奉扬法味,普共含生,作大利益。
斯则弗违提奖,同登彼岸,最胜最上,就此为尊。
灌顶所送最后《净名义疏》三十一卷,至佛道品,谨即装治,善书习读。
逮旨尔前玄义,及入文解释,付弟子焚之,即付还使,遣对烧荡。
犀角、如意,莲华、香炉,远以垂别,辄当服之无斁,永充法事。
今奉施瓷瓦、香炉,供养龛室。
遗旨以天台山下,遇得一处,非常之好,垂为造寺,始得开剪林木,位置基阶。
今遣司马王弘创建伽蓝,一遵指画。
寺须公额,并立嘉名,亦不违旨。
佛陇头陀,并各仍旧,使移荆州玉泉十僧守天台者。
今山内现前之众,多是渚宫之人,已皆约勒,不使张散,岂直十僧而已?
所求废寺水田,以充基业,亦勒王弘施肥田良地,深蒙拥护。
当年别资给,行送经一藏,依法为先师别供养具钟、幡香等。
又施钱直,且充日费。
鄮县灵塔,吴内石像,剡县弥勒尊仪卧疾之处,并使装饰,亦不仰异。
荆州玉泉寺,既是为造,理当异馀道场。
潭州大明寺荆州十住、上明寺等,先已敬许为檀越,无容复乖今诲。
使制南岳师碑,即命开府学士柳顾言为序,自撰铭颂。
所嘱僧有罪治,无罪平等,窃以涅槃羯磨,经有成文,正论治国,金光明品,住持三宝,弗敢坠失。
又令加修慈心,抚育民庶。
犬马识养,人岂忘恩?
盖闻外书为教,仁尚恕物,内典居宗,大慈为首,在文虽异,诣理实同。
不有君子,其能为国?
不有菩萨,岂济含生?
又以僧未贯籍,许其出首,适奉诏书,冥符来及,见几而作,所谓后天而奉天时。
粮运转输,深关军国,前已表闻,所司未报,终当方便,必期谐果。
及承寄嘱,斯复能照他心,前来仰答,无违意旨,庶藉熏修,福祐国家灌顶普明
面引询访,具述遗形宴坐,宛若平生。
转恨失时,不重餐义味。
仰揆定力,如须弥峙。
法腊云竟,切愿舆迎。
一到江阳,还入禅众,道俗接足,人神顶礼。
即当奉送,复彼山龛,庶藉瞻仰,能开心目。
深愿道力,不孤所请。
虽厚恩申报,具在愿文,而实宜加趺,实须酬仰。
二僧今反,轻奉报书,远拜灵仪,心呜载咽。
谨和南。
开皇十八年正月二十日(《释藏》起三,《国清百录》三)
智顗栖霞寺 隋末唐初 · 僧保恭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五
栖霞寺保恭等和南:窃以瞻慕明德,灰管屡迁。
展觐以来,炎凉甫隔。
伏沧至法,用禀教门。
定水澹而无涯,询峰高而不极。
至如止观、方等之义,龙树、马鸣之文,莫不殚其理窟,究其冲妙。
虽不敏,少游讲席。
窥玩南北经论法师三十馀年,求其奥旨不悟,观诸法海,寄在馀生。
所冀倾蠡,犹欣饱腹。
道安之遇澄上人,便称北面;
惠永之逢远上首,既创东林。
是知得奉胜人,须胜地者了。
虽疏薄,窃钦往彦。
但所居栖霞寺,寺宋代明徵君宅,僧绍之所建立也。
镌山现像,疏岩敞殿,似若飞来,无惭踊出。
若其林泉爽丽,房宇萦纡,桂岭春芳,云窗昼歇,自昔高行,是用游写。
故寺众齐诚,请延威德。
惟愿傍观曩哲,爰降彼居,依经受用,必垂纳处。
所有园田基业,具在别条。
谨共开府柳顾言证成斯誓,庶金刚之域,与鹫岭而长存,法宝斯传,等鸡山而不灭。
谨疏。
开皇十五年八月六日保恭等疏(《释藏》起四,《国清百录》四)
史记索隐后序 唐 · 司马贞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
太史公纪事。上始轩辕
下讫天汉。虽博采古文。
及传记诸子。其间残缺盖多。
或访搜异闻。以成其说。
然其人好奇而词省。故事覈而文微。
是以后之学者。多所未究。
班氏之书。成于后汉
彪既依迁而述。所以条流更明。
且又兼采众贤。偫理毕备。
故其旨富。其词文。
是以近代诸儒。共所钻仰。
其训诂盖亦多门。蔡谟集解之时。
已有二十四家之说。所以于文无所滞。
于理无所遗。而太史公之书。
既上序轩黄。中述战国
或得之于名山坏宅。或取之以旧俗风谣。
故其残文断句。难究详矣。
然古今为注解者绝省。音义亦希。
后汉延笃。乃有音义一卷。
又别有音隐五卷。不记作者何人。
近代鲜有二家之本。宋中散大夫徐广
作音义一十卷。惟记诸本异同。
于义少有解释。又中兵郎裴骃
亦名家之子也。作集解注本。
合为八十卷。见行于代。
仍云亦有音义。前代久以散亡。
南齐车录事邹诞生。亦撰音义三卷。
音则尚奇。义则罕说。
秘书监柳顾言尤善此史。刘伯庄云。
其先人曾从彼公受业。或音解随而记录。
凡三十卷。隋季散乱。
遂失此书。伯庄贞观之初
奉敕于宏文馆讲授。遂采邹徐二说。
兼记忆柳公音旨。遂作音义三十卷。
音乃周备。义则更略。
惜哉。古史微文。
遂由数贤秘宝。故其学殆绝。
前朝吏部侍郎许子儒。亦作注义。
不睹其书。崇文馆学士嘉会
独善此书。而无注义。
贞少从张学。晚更研寻。
初以残缺处多。兼鄙褚少孙诬谬。
因愤发而补史记。遂兼注之。
然其功殆半。乃自惟曰。
千载古史。良难䌷绎。
于是更撰音义。重作赞述。
盖欲以剖盘根之错节。遵北辕于司南也。
凡为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云
茅山升真王先生传 中唐 · 李渤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二
琅琊王远知
扬州刺史昙首之子。
祖丁超。
梁驾部郎中
其母因梦灵凤有娠。
又闻腹中啼。
宝志曰。
生子当为神仙宗伯也。
年七岁。
日览万言。
博总偫书。
心冥至道。
年十五。
华阳贞白先生
授三洞法。
又从宗道先生臧矜诸秘诀。
陈主召入重阳殿。
特加礼敬。
赏赉资送还茅山
先生乃于洞西北岭上结靖室以居。
研味元秘。
大建末。
靖室中忽有一神人醉卧呕吐。
先生然香礼候。
神人曰。
卿是得道之人。
张法本亦甚有心。
吾欲并将游天台山
石桥广阔。
可过得。
彼多散仙人。
又常降甘露。
以器盛之。
服一升。
可寿得五百岁。
卿能去否。
先生便随出。
上东岭就法本。
至山半。
忽思未别二三弟子付嘱经书。
背行三十步。
回望神人。
化为鹤飞去。
隋晋王广扬州
王子相柳顾言相续奉请先生
既至。
斯须而须发变白。
王惧而归之。
少选复旧。
王践阼。
敕崔凤举咨迓。
帝亲执弟子礼。
敕城都起玉清元坛以处之。
仍令代王越师焉。
高祖龙潜时。
先生尝密告符命。
秦王房玄龄微服就谒。
先生迎谓。
曰。
此中有圣人。
秦王因以实告。
先生曰。
方作太平天子
愿自爱也。
秦王先生授三洞
及登极。
将加重位。
固请归山。
至贞观九年
润州茅山太平观
并度七人。
降玺书曰。
朕昔在藩朝。
早获问道。
眷言风范。
无忘寤寐。
近览来奏。
请归旧山。
已有别敕。
不违高志。
所令置观。
用表宿心。
先生气虚怀。
语默一致。
涵照如镜。
应物无私。
时有窦德元先经扬州
司命使者
言其有重禄。
以九九数当终命。
德元求哀于使者
云真人王法主是少室仙伯。
检录人鬼之任。
关奏天曹。
无不即应。
德元遂恳祈于先生
先生不得已因与请命。
使者报曰。
更延十三年。
高宗朝。
德元左相
捐馆舍之日。
言皆如之。
故举世呼先生法主
又知已授仙职。
后谓潘师正曰。
吾昨。
见仙格。
以小时误损一童子吻。
不得白日升天
署少室仙伯。
将行在近。
翌日。
沐浴加冠衣。
焚香而寐告化。
时年一百二十六岁。
潘师正徐道邈同得秘诀。
为入室弟子。
陈羽王轨次之。
其馀各栖洞府。
终身无替。
高宗调露二年
太中大夫
谥曰升元先生
乃敕置太平观
度满四十九人。
天后嗣圣初
又赠金紫光禄大夫
改谥升真先生
明皇天宝中
李含光太平观造影堂。
写真像
用旌仙迹焉。
山右两贤歌兼寄法时帆学士 清 · 袁枚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四
文昌宫,有明星,流光坠地生两贤。
两贤英风不可遏,早年飞上蓬莱巅。
一贤何平叔,喷即成珠唾成玉
一贤刘子政,手持太乙神人镜。
镜中照见江南城,城中未灭随园灯。
二十三科翰林竟还在,九州士女来往呼先生
物稀为贵草亦宝,灵光殿古不嫌小。
已将高文典册争爬罗,更把谰语卮言尽搜讨。
十缣易一篇,百手抄一稿。
说鬼夸董狐,涂鸦当章草。
刻木拜柳䛒黄金铸贾岛
有若听青琴,双声齐道好。
又若尝美酒,彼此酬不了。
两贤如一贤,同生山右亦太巧。
不是释梵天王座上前生都有香火缘,何繇入骨相思如此其倾倒。
可奈长安长,老人满鬓霜。
不能生翅来报谢,肠中僾悒如涫汤。
仙人王子乔葑亭侍御。),怜人两相慕,唤雁呼鱼传尺素。
从此一笺来,一札去,泰山黄河拦不住。
倘学古人梦里来相寻,依稀似识门前路。
吁嗟乎,从古英雄贵知己,贤圣重传薪。
虞翻到老想杀不能得,终是天生骨相屯。
沈约嗟伤朋辈尽,忽然迟暮逢王筠,逢人夸说犹津津。
香山老子愿作义山儿,或者衮师美秀宁无因。
我得两贤绝胜彼,如天之福世有几。
屧为之穿跃不止,骨肉妻孥色尽喜。
手指七十二卷万张纸,得所归依心足矣。
两贤身为随园生,随园心为两贤死。
谓余不信当讯谁,但问在旁拊掌大笑之时帆法夫子
后知己诗 其五 宁布政使陶公易丁巳 清 · 袁枚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七
公初守淮安,便命随园驾。
迁擢至屏藩,官高心愈下。
手录仓山集,裒然一尺高。
如何溺爱甚,竟将柳䛒雕。
为政持大体,不以小节拘。
自言少也贱,焚薪夜读书。
恤灾如救焚,决狱如悬镜。
所拔英俊升,所到桴鼓静。
一朝红羊劫,雷霆生顷刻。
廷尉望山头,全家俱籍没。
闻说狴犴中,犹念随园翁。
呜呼向子期,忍听笛声终。
隋书十首 其八 柳䛒 明 · 郑学醇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麟阁曾闻尽世臣柳䛒恩宠更无伦。
内庭夜宴虚明月,不见词人见偶人。